实际上两者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差异。
发端于战后英国的青年亚文化,其母胎是工人文化。工人阶级的孩子们从父辈们的文化中汲取了许多文化资源,例如对学校、教育的鄙夷(如名震一时的人类学研究《学做工》中所指出的)、对男性之间“兄弟情谊”的珍视——在《猜火车》里,完全无法控制自己暴力倾向的角色Begbie,曾经多次威胁到其他几位主角的安全,招来一些毫无必要的横祸,但是主角Mark一次一次地告诉我们,“能怎么办呢?他是我兄弟”(heisamate)。
这两种“亚文化”一个发端自工人阶级,一个发端自资产阶级,实际上有着不同的历史使命。但在伯明翰学派在6、70年代时把阶级这样的结构视角引入之前,青年亚文化通常只被以“世代”的视角观察,人们把所有年轻人的越轨举动归为一谈,认为是未成年人对成人世界没有来由的反叛之体现。
但《亢奋》给我的感觉是,GenZ(Z世代)的出现,似乎又对我们理解年轻人提出了一种新的挑战。
从类型以及元素上看,《亢奋》的确和《猜火车》可以并列讨论。实际上,《亢奋》的野心之一,确实就是要成为“Z世代的《猜火车》”。
这不只是观众的臆想。三年前《亢奋》第一季的宣传片刚出来的时候,官方仙草百痛康胶囊配的文案里就说这是一部“Kids-meets-Trainspotting”的作品,也就是《半熟少年》(另一部著名的“亚文化”电影,讲述90年代纽约街头的滑板少年)和《猜火车》的结合体。
在一些细节和台词中,《亢奋》和《猜火车》还形成一种奇妙的对仗。例如两部戏都采用主人公画外音旁白的方式讲故事;又例如——
在《猜火车》最开头那段台词里,主角Mark说自己选择不去生活,选择一些别的东西(主要是海洛因),“Andthereasons?Therearenoreasons”。
而本季《亢奋》的结尾,主角Rue则说你需要自己赋予生活一个理由,“Yougottagiveallthisshitareason”。
但《亢奋》和30年前《猜火车》所体现出来的青年叛逆,又有着相当不同的质感。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你无法清晰描绘这种叛逆背后的“结构性成因”。
我们可以从《猜火车》和《亢奋》里最雄武、最男性气质漫溢的两个男性角色对比入手。他们都被用在性取向问题上的描绘——《猜火车》里的“卑鄙”Begbie,和《亢奋》里Nate的父亲Cal。
Begbie曾经在一次夜店约会中和一个女人来电,在车内亲热,直到发现发现对方是一位外表为女性的跨性别者。Begbie大吃一惊,稍带恐惧地离开现场,并在回到公寓后机器粗暴地掐住男主Mark、把他撞到墙上,威胁他“如果你再敢谈及此事,我就把你杀了”。
可以注意的是,Begbie是那种会因为自己台球没打好而把酒吧里的无辜陌生人暴打一顿还捅上两刀的纯粹暴力狂,但他并没有对这位跨性别者本人做什么。他只是惊恐地逃离了现场后,回到公寓才把气撒在了Mark身上。
不得不说,这似乎是一种很典型的“深柜”描述。
实际上,扮演Begbie的演员RobertCarlyle,也在2009年的时候接受采访时提到,尽管原著没有明确交代,但他认为剧本仙草百痛康鹿血蛇蚁胶囊里的Begbie这个角色确实就是一位用雄武男性气质武装自己的同性恋。
如果说《猜火车》里的20世纪叛逆青年还在“如何诚实面对自己的性取向”问题上纠结万分,到了GenZ,这已经完全不是问题了。
同样是跨性别者,《亢奋》的Jules并不作为反衬男性角色“深柜”的工具配角出现,而是剧中大大方方的女主之一。她和Rue谈恋爱,也和Elliot(一位不愿意定义自己为同性恋或异性恋的男性)擦出火花。
在《亢奋》里这帮GenZ的生活中,性别问题似乎已经被前置消解掉了。剧中唯一被性取向问题自我困扰的,是一个中年男性,Nate那个压抑自己性取向过了痛苦大半生的父亲Cal——按剧情推断,Cal大概是70后,和《猜火车》里的Begbie恐怕是同代人。
即便是Cal,他也早早就认清并接受了自己的同性恋取向,只是向外部世界隐瞒。比起他的同龄人Begbie,恐怕还是向前了一些。
在《亢奋》里,性别、性取向问题作为一种结构问题,在GenZ的生活中已经没有解释力了。
类似的还有种族问题:《亢奋》的六位女主角中,大概有两位是少数族裔——赞达亚饰演的女主角Rue,设定是一位浅肤色黑人;而另一位外表上有着拉美特征的角色Maddy则似乎没有明确指明种族(角色由有着一半墨西哥血统的演员AlexaDemie扮演)。其余几位女主均为白人。
种族问题在这帮年轻人的生活中似乎是隐形的,它没有推动任何矛盾或者情节。Rue的母亲,尽管是单亲,但看着也和一个典型意义上的中产母亲没有什么区别——过往人们对黑人单亲母亲的刻板印象是果断勇武,在家庭内有着不容质疑的权威,但在处理Rue的问题时,母亲显得脆弱、包容,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事实上Twitter上也有黑人网友发表类似“我妈可不会容许我踢家里的门”这样的调侃。
这里并不是说把一位黑人单亲母亲形容成哪个样子就是写实的,哪个样子就是虚假的。只是说在Ge仙草百痛康官网正品保障nZ的生活里,种族结构的重要性似乎也一并降低了。
最后,是《亢奋》里同样也没有明确的阶层视角。确实有的家庭拥有更好的住屋条件(如Nate家的大House),有的家庭孩子们则需要共享房间(如Cassie和Lexi两姐妹),但这些都没有在他们生活中的形成什么大不了的“问题”。
真正有接近于“底层描绘”的角色当属毒贩哥Fez。他从小在贩毒的环境下长大,是真正为自己(以及弟弟)的生活负全责的人物。但这也无碍他和女主角Rue发展很好的友情,对纨绔的Nate大打出手,和Lexi发展一段极大治愈了观众的感情关系,穿上西装打上领带要去看她的戏剧首演。
综上,无论是性、种族还是阶层,在《亢奋》里都只是一个普通的背景板,而不构成矛盾和剧情的主要推动力。剧中的GenZ年轻人们每个人都有着巨大的痛苦和迷惘,巨大的对生活的不满,但却没有任何结构性的指向。仙草百痛康官方旗舰店官网
伯明翰学派引以为傲的“结构模式”在GenZ这里吃了瘪。妄想把GenZ的精神痛苦对应到具体的结构当中的努力大多付诸东流。
《亢奋》里展示了一种属于今天年轻人的、真正彻底的迷失。那是一种没有因由的迷失,一种既找不到矛头、也不知去往哪里的迷失。
这恐怕也是GenZ和他们的叛逆前辈们——40年代的诗人也好、60年代的嬉皮士也好、90年代的纽约滑手也好,最不一样的地方。
GenZ的忧愁难以被置放经典的结构视角中理解“来处”,同时,也更难在具体的社会实现上找到“出口”。
当《猜火车》里的Mark最终决定和过去的生活做一次告别时,他把几个好哥们一起贩毒赚的钱偷了出来,边跑边笑。他决定去过一种他过去所鄙夷的生活,买大电视,买洗衣机,吃好吃的,定时旅游。他实际上也很容易就迈开了第一步:在偷钱之前,他就已经逐渐脱离了朋友们,找了一份在伦敦的房产中介的工作,有了钱租房子,体体面面。
这源于他有一天发现自己不想只沉浸在海洛因和IggyPop的音乐里。他想去找点“新的乐子”。从结果来看,这份“新的乐子”就是过去他认为最痛苦的东西:一份新自由主义意义上的“标准幸福生活”。
但这种兜底在GenZ这里可以为算是彻底失效了——
文化上,回归家庭、回归传统价值对GenZ而言,看起来也像是笑话。《亢奋》里十个主角,几乎没有一个美满的原生家庭——Rue的父亲过早病逝;Nate的深柜父亲扮演了一辈子异性恋雄武男性导致行为不端和精神崩溃,给他带来了挥之不去的梦魇;Maddy的父母常年吵架;Cassie和Lexi的父亲是个酒鬼抛家弃子。
要知道在《猜火车》里,Mark的父母亲戏份虽然少、角色也显得不太聪明,但始终在Mark需要的时候(主要是戒毒)给予帮助。
总而言之,GenZ的叛逆和忧愁,更难以被放在结构的语境下理解,也更难通过鼓吹一种盲目但丰盛的“标仙草百痛康北京医苑堂 准幸福生活”来疏解。
结果就正如《亢奋》中所展现的,变成一场“一场漫无目的的表演”,“放纵、预算惊人,但毫无意义”。
为了缓解这种道德焦虑,年轻人开始使用安慰剂,哪怕它的功用是短暂的,但只要ahitafterahit,无恙的幻觉就能延续下去。
21世纪的堕落,暂时还没有答案,但有很多拖延的方法。
-《亚文化与权力的交锋: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研究的逻辑与立场》-卢鹏
-TheGen-ZDramaThatLaunchedaMillionMemes-Atlantic
-《猜火車》:當「無因」的反叛成為奇觀-劉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