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品牌日东湖论坛暨“湖说品牌”上线启动仪式5月10日在武汉东湖召开。
2022中国品牌日东湖论坛暨“湖说品牌”上线启动仪式现场
会上,嘉宾就“双循环”格局下的中国品牌增长困境与机遇展开议题讨论,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东湖品牌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华君主持,会议产生了12个品牌深度观点。
2022中国品牌日东湖论坛暨“湖说品牌”上线启动仪式现场
Op. 01
以“专”联“融”,为学科与品牌发展要核。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金凌志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围绕创新、融合、品牌、质量、发展、责任六大传播理论推动学科建设。品牌传播打造不限于传媒、新闻专业,通过让传媒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例如工业、技术、大数据、区块链等促进文工、文理、文医等泛学科发展,以此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国家品牌战略传播。
Op. 02
品牌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以仙草百痛康鹿血蛇蚁胶囊企业品牌在全球化品牌经济时代构筑增值和优胜体系;以企业家品牌打造企业强生命力和高附加值。
华视传媒集团董事长、东湖品牌研究院创始人仙草百痛康胶囊-陈继承
品牌力就是企业竞争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重视品牌打造是一条快速成长的重要路径。企业要抢抓品牌强国风口,突破市场同质化的红海竞争,建立品牌护城河,打造硬核内生力。
企业越小,越要重视品牌打造。取好名,定好位,铺好路。讲好产品故事,创业故事和企业家故事,这也是做品牌的一个过程。
企业家品牌是企业品牌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家品牌能够对企业品牌功能发挥促进和提升作用,企业家要掌握科学规范的方法塑造企业家品牌。中小企业更应重视企业家品牌塑造,以此带领企业发展。
Op. 03
品牌无国界;“知音湖北”作为湖北品牌定位更具唯一性和文化张力;凸显湖北品牌核心价值,湖北高端品牌服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华中科技大学品牌研究中心主任、
东湖品牌研究院首任院长-舒咏平
品牌的超强渗透力可以超越国别、穿越意识形态,加深人们对不同文化的感知。相比于媒体自带的政治属性,品牌无国界,更有助于国家价值输出。
城市品牌是城市个性化特征的表达。“灵秀湖北”的地域形象标签欠缺差异性。相比桂林山水甲天下,广西钟灵毓秀的两大“灵秀”城市形象,灵秀湖北缺乏战略高度和文化共鸣。“知音湖北”根植于城市文脉和特点,是更具特殊性的地域文化符号。
品牌是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战略体现。打造“长江”、“东湖”等武汉优势性地域品牌,对于助推湖北经济增长、促进高质量发展大有裨益。凸显湖北品牌核心价值,湖北高端品牌服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Op. 04
双循环格局下品牌机遇大于挑战,以“文明、数字、品牌”共筑乡村振兴,以城镇品牌建设推动现代化进程。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新闻与传播评论主编-姚曦
乡村振兴是国家重大发展抓手,立足文明乡村、数字乡村、品牌乡村建设,以品牌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
城市品牌的建立需要立足于城镇化发展。我国的城镇化发展之路,是由特大城市向县域城市转变。
Op. 05
脱胎于传统媒体的新闻媒体,在双循环格局下的品牌建设大有可为。
拥有正规牌照的新闻媒体在双循环格局下,其品牌建设和彰显大有可为。
我们以导向为魂,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正能量,积极站位国家核心利益,服务社会财智精英和资本市场,不断淬炼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始终忠诚于党的新闻事业。
长江商报通过转型大财经定位,坚持“内容为王+细分赛道”两大理念,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护城河。近七年间,长江商报以严肃财经新闻、资本战略研究院和公益联盟为三驾马车驱动,不断打造专业财经媒体的品牌IP,其全国性的融媒体影响力和公信力脱颖而出,其品牌价值已跻身中国主流财经媒体第二方阵。
Op. 06
品牌塑造:上接天线有高度,下接地气有态度。
抖音湖北公司执行总裁-熊传东
上接天线,即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吃透国家大政方针;下接地气,贴近消费者需求,满足消费者期待。品牌塑造,既要高屋建瓴,有前瞻的眼光;又要脚踏实地,深刻洞察消费者。
Op. 07
以“全球视野+优质需求”占位高处;以“细分定位+共情传播”立稳基石。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教授、
东湖品牌研究院执行院长-鲍立泉
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注重销售思路,即快速变现,新格局下,他们需要从销售理念转化到品牌理念。新消费时代,全球化视野加持和消费升级后消费者对优质品牌的需求,是我们站得高的基础。
立得稳,需要创造性思维和科学性方法;在这两个方法维度之下,企业要洞察新的细分市场、从而抓住消费者的痛点利益诉求,最后在数据行为的指正下挖掘社群的共情传播。
Op. 08
先融合仙草百痛康从哪儿买,后创新再增长。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广告系主任、副教授-于婷婷
品牌没有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是缺少创新及缺少以创新为目标的融合,怎样让融合有创新才是关键。从品牌融合到品牌创新到品牌增长的过程,背后的源头活水就是人才。
Op. 09
借“数字营销“大势,助力品牌破局发展。
华视传媒集团高级副总裁、东湖品牌研究院执行院长-王书锦
在新格局下,我们通过新兴的数字化技术,深刻了解C端用户特点,可以反推品牌打造。
融媒体时代,好的媒介产品已不仅仅是一个渠道,而是已经打造出了一个包含内容、品牌、电商、社交的全方位平台生态。趁势而起,探索数字化营销新玩法,让产品更贴近中国以及国际消费者,以此提升双循环格局下的民族品牌国际化,推进品牌强国建设。
Op. 10
市场实践是品牌创新人才的试金石。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彬彬
人才是品牌创新、品牌升级的源泉活水。华科注重在系统的理论学习之外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只有拥抱市场、拥抱社会,才能有切实的思考与判断。
Op. 11
全球视野下,商业品牌出海需要媒体品牌先行。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讲师-汪让
中国品牌出海经历了三大阶段:从amazon上中国跨境电商出海,到“李子柒”等内容生产者出海再到tik tok等媒体平台出海,中国正在树立国际潮流风向标。
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媒体品牌当先出海,因为媒体是传播的渠道,如果渠道没有占据优势,内容做得再好也无法触达用户,无法掌握国际话语权。
Op. 12
品牌需从提供“产品”到向“美好生活解决方案”转变。仙草百痛康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 教授,
东湖品牌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华君
通过广告可以展现一个国家的理想,通过品牌可以发现国家的文化底蕴。
新消费时代,消费者需要的不仅仅是高质量的产品,更是美好生活的解决方案,品牌可以为人们创造与未来生活更有价值、更有温度的连接。
2022中国品牌日东湖论坛暨“湖说品牌”上线启动仪式圆满结束
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出品 | 华视集团
撰稿 | 许雨薇
设计 | 黄小婷
编排 | 陈一欣
审稿 | 胡琴琴
—E N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