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桩法,以松静自然为主 NEMS
养生桩法,以松静自然为主
养生桩法,以松静自然为主
发布时间:2022-12-08 13:24:01

  防身克敌为术,修身明理为学。真正的武学,练一法而养生、技击及国学修为三者兼得。? ? ? ? ? ? ? ? ? ? ? ? ?

  ? ? ? ?刘永文

  在历史的传承中,有很多的要领口诀,比如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坐胯.......,口诀很多,但是在老廖实证开来,初学者有三大错误之处,这三点做好,那么站桩基本没有什么大问题了。三大难点是:1、虚灵顶劲;2、含胸拔背;3、松腰坐胯。

  虚灵顶劲

  在正常站直的基础上,把下颚微微内收,脖子微微有一些拉伸感,这时你的脊柱是打直的,身体立身中正安舒,如果练正常站直站立都站不好,你怎么做虚灵顶劲?所以要头摆正的前提,是身体的脊柱打直,在这个基础上,目视前方,再微收下颚,这也是改善驼背,富贵包的关键所在。脊柱打直,才能让百会有上领之意。也就是在下图脊柱摆正,再把头摆正的基础上,下颚微收。很多人站桩时喜欢低头,这样时间久了反而会练出问题来的。

  头摆正后,为了更好的找到虚灵顶劲的感觉,那么一定要让自己做好眉开眼笑,双目垂帘,扣齿闭唇,舌顶上腭等要领,做这些要领的时候,一定不可忽略练功的本质——自然。比如眉开眼笑,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我们要充分脸部肌肉,想着开心的事,眉心舒展,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脸是放松且自然的,毕竟“笑一笑仙草百痛康官网正品保障,十年少”,只有面部表情放松好,我们对于虚灵顶劲的体验感才是最深刻的。然后在放松好的前提下,牙齿轻微的扣上,不可用力,必须把两颊的肌肉保持放松,并且嘴唇要轻微的闭上,不要张嘴。这个虽说当下练完就说话没什么,但是古人却是要求练完前后,不开口说话,只有收功完后再说话,练功就是练功,不去想其它的事。所以能不说话,咱还是不说话吧

  关于天门与地户,天门常开,地户常闭。这里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天门就是头顶百会,地户就是会阴,谷道。天门要常开,所以要常笑,眉心舒展,这即是虚灵顶劲的核心之一;地户要常闭,就是二阴之间的会阴穴,要常闭,比如站桩里面的尾闾下垂,敛臀等,都是符合其要领的。

  第二种:天门指鼻子,地户指嘴巴,谷道。就是鼻呼鼻吸,嘴巴闭上。因为练功讲究比较多,张嘴容易泄气,所以比较忌讳。

  所谓“谷道”,就是指人通过口,食入的五谷杂粮,经过胃,小肠,大肠的消化吸收,剩余的残渣从肛门排出的路程,就叫谷道。

  关于眼睛的做法,这是区别于站桩与武术最大的区别之一!

  养生桩一般都是微闭的,武术桩一般都是睁开练的。目前对于养生桩的说法,已经变成以养生为目的进行的练习方式,都称之为养生桩。眼睛的做法一般有只有几种:1、双目微闭,留一线光;2、睁三闭七;3、半睁;4、睁开似看非看;5、眼睛聚焦看远方一个点,越远越好。

  站桩眼睛的做法,还得看你的情况来,我个人的练习是第一种,眼睛微闭,就是把眼帘轻轻的搭下来,不可用力,保持留有一线光,闭死则容易头昏沉,神死;不必则容易神散,达不到养生的功效。保持自然垂帘的微闭方式,留有一线光,眼睛是温热的,保持眼睛局部气血畅通,是谓闭目养神,所以做双目垂帘,目光不会注意到其它地方,不会受到外界诱惑,此时心神内敛,符合“独立守神”的原则,闭目养肝,可使其精魂不散。保持该姿势练功完,睁开眼睛的一瞬间,会感觉神清气爽,并且看身边的事物好似更加清晰似的。

  如果是睁开眼睛的站桩,多是武术桩里面的,其中也会涉及到意念的配合,比较复杂,但是以养生为目的,那么就应该是这样的:眼睛平视前方,怒目睁圆,聚集自己的注意看远方一个点,看得越远越好,收功时把眼睛慢慢的逐步收回心神,内敛放松几分钟。或者眼睛睁开,似看非看,都是可以的。

  有人问:可不可以看电视剧?

  答:可以。但是这样对于心神的锻炼并无益处,毕竟古人哪里来的电视剧?练功就是练功,活在当下,做一件事就专心做一件事。总之咱们是为了养生,那么最好是静下心来坚持练,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好每次练习都是保持良好的状态来练习,反对那些本身就比较疲惫还来练功的。初学阶段我建议可以听导引词,练功音乐来辅助坚持,后面的时候,随着心性的提高,自然就会排斥这些外物的。当我们能够真正静下来的时候,不拘泥于环境,于闹市之中亦能练功,这才是修心,这才是修行,随处可静!

  舌顶上腭,这个被滥用的方法!

  如果有人细心了解,会发现很多锻炼都会扯到舌抵上腭,甚至有的学说把古人的津液当做口水,这点老廖不做反驳,但是这个舌抵上腭,你在做的时候,感觉舌头不适,可做可不做。这个搭鹊桥舌抵上腭,咱们在练功到了一定阶段,会自发的舌抵上腭,所谓的打通任督二脉,这只是我们身体的感觉,对于身体的内在感知更明显而已,本身就是通的,只是感觉不同而已。并且当我们能感觉到的时候,会阴区有收缩感,自然舌抵上腭,然后有一股能量感觉到从督脉上升,任脉下来。

  舌抵上腭做不做都不影响,只要放松自然,哪怕练了几个月没有这种感觉,但是舌下津液泉涌,可以汨汨然咽下的时候,此时再稍加意念舌抵上腭也是不迟的。因为在这个时候,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不会因舌抵上腭而造成紧张感,这时的搭鹊桥才有意义。

  关于虚灵顶劲,头部的动作要领,大致就是如此,但是这个动作,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与其他的动作相互牵连,相互对立,相互吸引的,所以不要小瞧这些要领。毕竟,很多朋友都不知道这些细节呢!

  沉肩坠肘

  有人会疑惑,沉肩坠肘不就是肩膀放松吗?哪怕没法放松,我直接想着让它放松不就行了吗?哪里这么简单,且听我徐徐道来。

  沉肩坠肘这一动作是直接与两手抱圆,含胸拔背,虚灵顶劲这上半身的动作直接挂钩的一个动作,看似简单,但是如果方法没有正确,那就手酸吧,等你酸到抬不起的时候,你就能沉肩了,这时自然坠肘,但是要做正确,一般很少会有这种手酸到抬不起来的情况,除非是初次练习,或者体质缘故。每个人看到沉肩坠肘这个词的时候,感悟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些词汇是更好的方便传承,是谓学过就会,且每个地方教的都不一样,我这里讲的是一种养生桩,所以大家在跟着我说的练习的时候,尽量按照我说的去找感觉,这样在实证实修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做到我说的要点!

  一般的教法是让你直接把肩膀放松,那么就有一个关键点了,直接这样手抬着,没有学过的人,只能算是想象着放松,但是自己的动作,却是一种用力的状态,这前后矛盾,不算真正的放松肩膀,因为都不知道动作如何放松,自己想着放松,把心放松了,身体却没有放松,这不符合站桩松静自然的状态。而且,纵观站桩时全身上下放松,这是放松肌肉,保持桩架,但是松而不懈,这个不懈就是只的这股势,怎么体会?我们平常说的精气神,指的是一种看不见的状态,比如一个人今天的气色很好,但是你也不知道为什么感觉他的气色很好。而站桩时,不懈是一种势,就是如果你做好,你感到自然得体,好似自己像一张弓一样,随时都可出拳,松而不懈指的是放松肌肉,但是着一股势不可断,在传统武术里面,之所以让人先练站桩几年,是因为我们要卸掉身体的僵劲,先站高桩一段时间,后面有基础再行拳推手,从来都是由高到低的,哪有什么一来就把下盘练的极低的,一来就如此,一来不稳,二来容易伤到膝盖,站桩为何作为武术基本功之一,希望大家清楚,这也与它能够养生有非常大的关系。松而不懈就找我们保持放松时,随时都可以全力出拳的一种感觉,年龄比较大的就找一种浑然自我的感觉也是一样的。

  关于做法:还是在上文靠墙站的基础上,这不是说让你靠墙这样站桩,而是让你理解我说的含义,身后全部贴在墙上,然后把双手臂自然保持下垂,这时的手臂自然下仙草百痛康从哪儿买垂,肩膀处完全不用力,这就是沉肩,但是站桩肯定不是这样站的,而是记住这种放松的感觉,接下来就两手从体侧打开,抬至与肩平,然后往前抱圆(收功时的动作,只是这里用来做抱圆),这是肩膀就找这种沉肩。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站桩的动作是一个整体,所以在做的时候,两个肩胛骨微微内收一点点,此时脊柱打直,背部有一些扩开之意,胸前感觉充实饱满,腋下好似夹着一个小气球,不可把它夹破,也不可能放松让它掉下去,这是一种感觉状态。当大家在照做的时候,自然会感到肩膀沉下来了。

  与此同时,肘关节会有一种自然下垂的感觉,这是虚而不实的,让肘部有向外或者向下引的一种势,但是肩峰处肩臂骨交接处,就会出现一个凹,感觉上有点把肩臂拉长的那种感觉,这就是配合两个肩胛骨微微内扣含胸,才可很好的做好沉肩。一定要记住,沉肩坠肘的坠肘,不是人为用力的去垂下去,而是自然而然有那种感觉,否则看似坠肘了,实则会折腕,违背了松静自然的原则。事实上,不论是练哪一种功夫,坠肘,永远都是一种舒适自然的状态,练习就是要找到这种浑然一体的感觉,所以不论是手在抱圆的过程中,抬高抬低,肘关节都是有往下自然下沉的感觉。可能大家很难理解我说的,但是当你真正练了后,掌握了,你自然会觉得我说的很实在,这就是核心。不要小瞧这沉肩坠肘了,古代习武之人,力由地而起,由腰带动,行于拳掌,这个肩膀要把这股力带到拳头,这也是关键点。毕竟“卧牛之地可以打拳”。这张图可不是直直的站着,膝盖是微曲的,此时的胸前抱圆,就是呈一种浑然一体,肩膀自然沉肩,大家可以看到,肘关节是自然下垂,虚腋。因为拍的是正面,一些细节未曾学过的人势必很难理解,所以学习,有一位师傅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公众号问劲阁按:桩功并不是简单的运动锻炼方式,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层次,身体反应不同,表现的状态不同,也会感到不同的功感神通,这时我们就不要去追求,因为追求是耗神之举,神通的出现也是诱导你的。并且,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情况不一样,练习站桩的目的也不同,所以练仙草百痛康正品旗舰店完之后遇到的种种情况也不同,大部分反应无需在意,少部分反应是练功出偏,一般有师傅指点才可合理规避。(未完待续)

  桩功来自于内家拳的训练体系,而且是内家拳体系里的入门功夫,想系统的了解真正的桩功奥秘,取得最佳的锻炼效果,就必须把桩功还原到功夫体系里去。从整体上去把握部分的思路来学习。建议看看下面两本书,《传统武术答疑解惑录》和《武学内劲入门实操指导》很多读者都反映有如醍醐灌顶一般,解决了自己很多的问题。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最廉价的知识获取方式,再破费都是节省!安排!